禅诗,顾名思义,是指与念佛、参禅相关的诗,应是富含禅理禅意的诗词作品。以下内容摘抄于有马赖底文集《禅茶一味》、《云水禅心》、《破壁入禅》、《活在禅中》、《禅僧直往》、《禅的对话》。

神秀 身是菩提树, 心如明镜台。 时时勤拂拭, 莫使惹尘埃。 此偈的大意是说:每个人的身心本来都是清清静静的,只是由于沾染了烦恼的尘埃而踏入了光怪陆离的迷惘世界。所以,必须要时常拂拭身心的污秽。

慧能 菩提本无树, 明镜亦非台。 本来无一物, 何处惹尘埃。 其中“本来无一物”是最具代表性的禅家名句。大意是说:世间本来不存在任何实在物质,从至高无上的般若大智的观点来看,甭说污垢,就是一尘一埃都不存在。

善慧大士 善慧大士,俗姓傅,有人称为“傅大士”。名翕,字玄风,东阳郡乌伤县(浙江省义乌县)人。生于齐明帝建武四年,卒于陈宣帝太建元年,世寿七十三岁。著有《善慧大士语录》四卷,《傅大士颂金刚经》《傅大士心王铭》等。 傅大士得悟以后,在林间结草庵矢志修行。他白天耕田,夜晚修道,经历了长达七年异常艰辛的苦修苦行。在这种苦行僧一般的体验下,诞生了这样一首诗偈: 空手把锄头, 步行骑水牛; 人从桥上过, 桥流水不流。 两手空空地握着锄头,徒步行走又坐骑水牛。讴歌了一个既无自身与锄头,亦无人与水牛的区别,整个宇宙合为一体的境界。固定的桥梁顺水而流,流动的河水却静止不动,表露着超越动与静固定概念的超然寥廓的心境。

苏东坡 北宋杰出的诗人苏东坡(1036~1101),曾师从黄龙的法嗣东林常聪禅师修禅问道,其投机偈语(向禅门之师禀告自身见性所悟境界的诗句)就是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: 溪声便是广长舌, 山色岂非清净身。 夜来八万四千偈, 他日如何举似人。 对于倾心禅法、潜心修道的诗人苏东坡来说,潺潺的流水穿越山谷之声,就是佛陀的说法声,高高耸立的满目青山便是佛陀的清净法身。一夜之间,耳闻佛陀通过万物所说的无尽之法,耳闻佛法的无限喜悦又该如何向他人表述呢? 苏东坡在江西省庐山滞留期间,写下了这首千古名偈。这首诗偈巧妙地表现了禅的自然观念,淋漓尽致地讴歌了禅的“不立文字,教外别传;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”的宗旨,古往今来广为吟咏,脍炙人口。这首诗偈所表现的深邃哲理,还影响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构思和表现手段。

无学祖元 某日,一群手持大刀的元军突然闯入祖元驻锡的能仁寺,形势十分危急。只见祖元拨开僧众,独自一人走到元兵面前,泰然自若地唱了一偈: 乾坤无地卓孤筇, 且喜人空法亦空。 珍重大元三尺剑, 电光影里斩春风。 祖元面对气势汹汹的元兵厉声喝道:“这宽广的大地上,就连老衲一根锡杖的立身之地都没有了,人也空空,法也空空,要切就切,要砍就砍吧!”慑于祖元的威严道力,方才还凶神恶煞而不可一世的元兵们个个面无血色,丢盔卸甲地仓皇溜出了能仁寺。此后,祖元返回明州,寻访止住天童寺的同门法兄环溪惟一,并上堂开示说法,名声日震。

寂室元光 寂室止住兵库县的出石金藏寺时曾留有一偈: 风搅飞泉送冷声, 前峰月上竹窗明。 老来殊觉山中好, 死在岩根骨也清。 这首名偈栩栩如生地表达了寂室心灵深处的真切呼声。

梦窗疏石 是年五月的一天,梦窗疏石半夜坐功完毕准备就寝时,忽然险些摔倒在地。就在那一刹那间,他倏然醒悟了。迄今为止的一切疑惑,都蘧然烟消云散、无影无踪了。他体验到了淋漓痛快的大彻大悟的境界。于是当即赋偈一首,表达自己的心迹: 多年掘地觅青天, 添得重重碍膺物。 一夜暗中扬碌砖, 等闲击碎虚空骨。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:长久以来,我孜孜不倦地向天求、向地觅的努力完全误入了歧途。所以,反而平添了一大堆无用的身外废物。昨夜黑暗中忽然遇上大风,卷走了一切毫无用处的家什儿,就连骨髓也吹得四飞八散了。简而言之,大彻大悟之后,所有烦恼和妄想通通都被彻底摧毁了。

春屋妙葩 衲僧无剪爪爪功, 学道身心疾似风。 若夫暂时轻放过, 依前落在有无中。 身为僧侣,如果剪掉了指甲,则将丧失勇猛精进之心。学道者必须身心都如疾风一般迅速。如果暂时放缓步履,怠慢而过的话,则将永远地迷失在“有”与“无”的烦恼世界中。

一休宗纯 一休每夜乘坐小船在琵琶湖上坐禅修炼。二十七岁的五月二十日夜,一休照常划船来到湖上坐禅修行,忽然一只乌鸦“嘎”的一声叫着飞走了。一休闻之,大彻大悟,作出如下一偈呈给华叟禅师: 豪机瞋恚识情心, 二十年前在即今。 鸦笑出尘罗汉果, 奈何日影玉颜吟。

弘法大师空海 弘法大师空海(774~835)曾入唐从青龙寺惠果和尚修习密宗,归国后开创了日本真言宗。相传弘法大师利用古代日语四十七个“假名文字”,将反映佛教“诸行无常,是生灭法;生灭灭已,寂灭为乐”这一偈文,编写成一首通俗易懂的识字歌——《伊吕波歌》: 鲜花溢香必凋零(诸行无常), 短暂今世定有终(是生灭法)。 超越此生无常山(生灭灭已), 脱离虚幻沉迷梦(寂灭为乐)。 这首妇孺皆知、脍炙人口的《伊吕波歌》告诫世人,无论如何,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摆脱不了“无常”的困扰和束缚;号召世人,要舍弃私情己欲,不断地追求精神享乐。